EVM末日?三大並行鏈扎堆來襲,區塊鏈要變天!

2025-04-01 8:28:30 交易所平台官网 author

並行EVM:新瓶舊酒,還是區塊鏈的未來?

前言:當紅炸子雞的返場?

最近,幣圈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並行 EVM 上,Monad、MegaETH 和 Pharos 三大項目扎堆上線測試網,這讓我有點納悶。年初的時候,並行 EVM 的概念確實火爆,仿佛是解決以太坊擁堵的唯一解藥。但經歷了 AI Agent 的短暫喧囂後,這股風又吹回來了,難道 Web3 真的這麼容易被概念炒作左右? 我個人对这种“概念復興”持保留态度。

EVM的困境:老驥伏櫪,力不從心?

EVM的本質:一台缓慢但可靠的虚拟机

EVM,Ethereum Virtual Machine,說白了就是以太坊的心臟。它負責執行智能合約,處理交易,就像一台巨大的計算機,保證所有節點的計算結果一致。 但這台「計算機」有個致命缺陷:慢。它像一台老式打字機,一個字一個字地敲,保證不出錯,但也因此效率極低。所有交易都必須排隊等待,一個個執行,一旦網絡擁堵,交易費用飆升,體驗極差。

並行EVM:一劑打破瓶頸的猛藥?

並行 EVM 試圖解決這個問題,就像給老式打字機裝上多個機械手臂,讓它能同時敲多個字。理論上,這能極大地提高效率,解決網絡擁堵。但問題是,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,並行處理會不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?會不會讓網絡更容易受到攻擊? 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。 我們不能因為追求速度,而犧牲了區塊鏈最寶貴的特性。

Monad:理論上的高性能,現實中的未知數

背景:明星團隊,巨額融資,然後呢?

Monad 的團隊背景確實耀眼,前 Jump Trading 的大佬加上其他領域的專家,再加上 Paradigm 領投的巨額融資,簡直是含著金湯匙出生。 但光有明星團隊和錢是不夠的,區塊鏈的成功不僅僅靠技術,更需要生態和社區。 我對 Monad 的未來持謹慎樂觀態度,畢竟,幣圈從不缺少技術優秀但最終失敗的項目。

技術分析:四大優化,真的能帶來質的飛躍?

Monad 宣稱通過 MonadBFT 共識機制、異步執行、並行執行和 MonadDB 四大優化,實現了每秒 10,000 筆交易的吞吐量,以及 1 秒的區塊時間。 聽起來很厲害,但細究之下,我覺得有些地方值得商榷。 比如 MonadBFT,雖然是 HotStuff 的改進版,但本質上仍然是一種 BFT 共識算法,在去中心化程度上有所妥協。 異步執行和並行執行,雖然能提高效率,但會增加交易回滾的風險。 MonadDB 作為定制的 KV 數據庫,性能確實可能優於傳統方案,但穩定性和安全性還需要時間檢驗。 總而言之,Monad 的技術方案在理論上可行,但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。

批判性思考:Monad的風險與局限性

我認為 Monad 最大的風險在於它的創新性。 它試圖在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之間取得平衡,但這種平衡是否真的存在? 為了追求高性能,Monad 不可避免地做出了一些妥協,這些妥協是否會帶來安全隱患? 此外,Monad 作為一條獨立的 Layer1 區塊鏈,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和社區,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。 如果 Monad 無法吸引足夠的開發者和用戶,即使技術再優秀,也難逃失敗的命運。

MegaETH:速度至上的冒險家?

背景:精英團隊的極速狂想

MegaETH 的團隊履歷同樣亮眼,斯坦福、麻省理工的博士,Consensys 的前高管,這是一個典型的精英團隊。 他們的目標也很明確:打造最快的 Layer2 區塊鏈。 這種對速度的極致追求,讓我既欣賞又擔憂。 在區塊鏈世界,速度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安全和去中心化。

技術分析:特化節點,定向優化,真的能快到飛起?

MegaETH 為了追求速度,採用了一系列激進的技術方案。 節點特化,將排序器中心化,省去了共識的开銷; 定向優化,針對 EVM 的各種問題“對症下藥”; Mini Blocks,每 10 毫秒進行一次預確認。 這些方案確實能帶來極高的吞吐量和極低的延遲,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。 中心化的排序器,讓 MegaETH 的安全性完全依賴於單個節點,一旦排序器作惡或者被攻擊,整個網絡都會崩潰。 即使 MegaETH 聲稱可以通過證明者進行無狀態驗證,但這種驗證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懷疑。 總而言之,MegaETH 為了追求速度,犧牲了太多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

批判性思考:中心化陰影下的極速傳說

我認為 MegaETH 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的中心化程度太高。 雖然他們聲稱是 Layer2 區塊鏈,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高性能的數據庫。 這種中心化的設計,讓 MegaETH 無法真正獲得區塊鏈的安全性和信任。 即使 MegaETH 的速度再快,延遲再低,我也很難相信它能長期生存下去。 畢竟,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心化,如果一個區塊鏈失去了去中心化,那它還能稱之為區塊鏈嗎?

Pharos:背靠大樹好乘涼?

背景:螞蟻鏈的Web3野心?

Pharos 的團隊背景帶有濃厚的“螞蟻基因”,前螞蟻鏈 CTO、CSO 等高管的加入,讓人不禁聯想到螞蟻集團在 Web3 領域的野心。 這種背景既是優勢也是劣勢。 優勢在於,Pharos 可以獲得螞蟻鏈的技術支持和資源,更容易打通傳統金融市場。 劣勢在於,Pharos 可能會受到監管的限制,難以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自由發展。

技術分析:DP5全棧並行,聽起來很厲害,但…?

Pharos 提出了 “並行化程度(DP)” 框架,並聲稱採用 DP5 全棧並行架構,從共識、交易、流水线、存儲到硬件加速全面升級。 這種描述聽起來非常高大上,但實際上卻缺乏具體的細節。 什麼是可擴展的共識協議? 雙虛擬機並行執行如何保證兼容性? 具有認證數據結構 (ADS) 的高性能存儲到底是什麼? 這些問題 Pharos 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。 我對 Pharos 的技術實力持懷疑態度,他們可能只是在炒作概念,並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。

批判性思考:合規與創新的鋼絲舞

我認為 Pharos 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合規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。 螞蟻集團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合規,這也限制了他們在 Web3 領域的創新。 Pharos 如果想要在 RWA 和 Payment 生態中取得成功,就必須打破這種束縛,敢於挑戰傳統規則。 但如果 Pharos 過於激進,可能會觸及監管的紅線,最終走向失敗。 這是一場高難度的鋼絲舞,Pharos 需要小心翼翼,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